唯美映画

唯美映画(上海)工作室 www.weymey.com

成长,就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年纪越大,发现自己越难相处。


倒不是单身久了单出毛病,而是我这个人的性格本来就和我的饮食习惯一样令人抓狂——特别事儿。前几天,和两个朋友出去吃饭,其中一个因为是室友所以很了解我的饮食习惯,便自顾自点想吃的生鱼片懒得迁就我的口味;另外一个朋友点了鱼头粉丝汤和咖喱牛腩,菜上来时想要和我一同分享,却只得到我一句:“嗯...actually...我不吃鱼和牛肉”。朋友在餐桌上瞬间石化,与在一旁淡定自若一口鱼片一口芥末的室友形成戏剧性反差。因为实在有太多肉食我不染指,太熟了懒得客套的朋友一般和我下馆子,都不会迁就我的饮食习惯。


我的饮食习惯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冥冥中帮了素食主义和环保主义者很多忙。虽说我也不是完全不吃肉,但是吃的种类实在是很少:一是怕腥,二是觉得长得太丑的生物我都下不了手(很奇葩有没有)——中招的生物包括但不仅限于鱼、蜂蛹和牛蛙等等等等。那位点了鱼头又想要和我分享的朋友,很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对鱼这种人间美味视若罔闻,我的回答是:“其实我也知道鱼肉有很多好处啦,但是你们真的不觉得鱼眼睛很可怕吗?!而且鱼肉无论怎么吃,都会有一股泥腥味。是!无!论!怎!么!吃!都!会!有!”朋友便继续追问,“那泥鳅你也不吃吗?泥鳅很好吃耶!”室友实在看不下去,便替我回答:“’泥鳅‘的名字里就有'泥‘,亲。”


我不否认,人的成长,一定是变得更加强大和包容。但很多人眼中的“成长”,是接受这个世界和社会对自己的各式要求,努力把自己变成为人接纳的“平凡”人。其实这不是“包容”,而是“妥协”。真正的“包容”是你可以接受其他人吃这个东西或做这件事,但不代表你也要人云亦云去这么吃这么做。我们年轻的时候,因为稚嫩,对很多人事都无法形成准确的价值观。而成长,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至少,我眼中的“成长”是这样的——它不是慢慢去了解这个世界需要你变成什么样子,而是让你更加清楚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一个“平凡人”变成“自己”,这就是成长的轨迹。


一个人快乐与否,也常常与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关。可能你工作了十年,或者已经结婚十年,却依旧觉得不快乐。这也许是因为你一直都按照他人的要求来生活,你努力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凡人”,继而也丢掉了做"自己"的可能性。说到这,我便想起两年前毕业刚到上海那会。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去逛南京东路,人手一个哈根达斯的单球边逛边吃。十月份的上海,突然就起了风,风特别大,走着走着头发被吹得乱塌塌的我却突然觉得很开心。我那个时候,根本不明白这种开心是从何而来的,但今日回头,我便能理解当日自己开心的来由。虽然我有那么一点拜金(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本来就不是死对头),但当日我的那份庆幸,与哈根达斯和南京东路其实并无太大关系。我所庆幸的是——告别“平凡人”,向“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的自己。


这么形容,会不会显得太文邹邹?


话说开篇那个饭局,席间还有一个小趣事。那个点了鱼的朋友,突然开口问我和室友“阿北"是谁,我打趣地说:“一个我想睡的人”。朋友大惊,继续问道:“啊,真的吗?那你睡了没有?”室友再一次替我回答:“亲,如果他睡了阿北,那今天就不会一起跟我们在吴江路的这间小泰国餐馆吃饭了;他会在某个五星级饭店,跟阿北吃着死蜗牛,边吃边用小人得志的眼神盯着在饭店兼职拖地的我们。”




拜托,我哪有那么贱格?我至少会对拖着地的她们说:




“别拖了,去厨房吃点泥鳅吧亲;有了力气,才好干活。”

评论